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mumuzhung/1212303513.jpg)
久久更新一下~
能見到內構的車體有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,就製作難度而言,手續上稍稍麻煩些~
我處理的步驟是:內部組裝-上色-weather-遮蓋後-處理外車體~
膠料上的推出孔要小心整理,許多位置是在不易打磨的邊角,TAMIYA塑膠補土堆上後用砂紙處理~
清除打磨粉末後噴上補土檢查,表面不平整就磨掉再處理一遍,如此可以減少製作的瑕疵~
同樣是預製陰影開始,這裡我改變以往習慣,不用太深的低光~
主色用俊士中石色變化,高光則酌量增加淺沙色比例來調整~
內構死角多,許多物件又是先黏再上色,所以要開小槍慢慢細噴~
椅墊及椅背用c43深淺搭配
駕駛室儀表按說明書筆塗,內部基本上色完成~
下一步是weather~
待續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080602補進度
Sd.kfz.251要拖這門105砲,客戶提供的是AFV CLUB廠 的LEFH 18M 組件~
戰鷹的套件給我的印象就是~精細、繁複、組裝需要非常小心謹慎
前幾年出的後期虎及88砲讓我印象深刻,比較令人納悶的是膠框與套件的接合處為什麼設計的那麼近,尤其在剪下細小零件時,往往一刀就會削下大片肉來,這點和TAMI比起來就稍遜色些~
不過整體而言,戰應產品算是只要直做就能表現精緻度的好產品~
小心組裝並做好上色分件,製作火炮類題材往往細節比較多~
全部黏上再想上色完全變的非常不易,所以要事先分件並做好上色規劃~
戰應提供金屬砲管省卻打磨的麻煩,另,一些位於分模線上或不夠成型的鉚釘螺絲,用膠板膠條換掉~
其實戰應說明書上有些描述和實品不盡相同,甚至有無法吻合的例子,只好見招拆招,在不影響整體的情況做修正~
砲座與輪具的組合即是一例,我是將原卡榫挖掉,另外鑽洞加膠條定位,如此也可方便作為上色的支點~
細部表現實在不錯,我沒有另外找相關資料,因為製作成拖曳的型態我認為這樣的表現度真的可以接受了~
此盒提供兩種型態供人製作,基本上我會將脆弱的部份上膠黏死,以免上色時發生不測~
總而言之,處理類似的套件就是小心再小心,將每個基本工夫作扎實才能提高作品完成度~
待續~